謹防上當,有圖未必就有真相!

“假轉賬”詐騙4萬元“歪腦筋”讓他進牢房

德州新聞網訊(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辛昊龍通訊員孫鑫)

用提前偽造的轉賬記錄假裝向他人轉錢,并誘騙對方再將錢用微信轉賬的方式返還給他,一男子3個月時間內用此類詐騙手段竟騙取11名受害人錢財4萬余元。近日,德州市德城區(qū)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宣判了一起詐騙案,被告人王某霖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。

不久前,王某霖到某飯店辦會員卡,提出想辦理1000元的會員卡的要求,緊接著他假裝向飯店銀行賬號轉賬2200元,后告知飯店工作人員錢轉多了,要求飯店通過微信轉賬把多出來的錢退還給他。

王某霖一邊向工作人員出示其偽造的手機銀行轉賬記錄,一邊哄騙對方相信銀行轉賬需要24小時以后才能到賬。飯店工作人員因看到王某霖的銀行轉賬記錄,信以為真,便將1200元錢通過微信轉賬給王某霖,后發(fā)現(xiàn)被騙,遂向派出所報案。

通過此手段,短短3個月內,王某霖實施詐騙犯罪11起,騙取11名受害人錢財4萬余元。

經公安機關立案偵查,德城區(qū)檢察院以王某霖犯詐騙罪提起公訴。

德州市德城區(qū)人民法院受理該案后,經依法審理認為,被告人王某霖以非法占有為目的,采用虛構事實、隱瞞真相的方法,多次騙取他人錢財,數(shù)額較大,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,鑒于其有自首情節(jié),遂判決王某霖犯詐騙罪,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,并處罰金人民幣二萬元,并責令被告人王某霖依法退賠被害人全部損失。

德州市德城區(qū)人民法院提醒廣大市民,銀行轉賬、微信轉賬、微信對話都可以造假,這些工具使用起來很容易,但產生的后果不可估量,常出現(xiàn)在仿冒熟人詐騙手法中,所以遇到這類情況要多留個心眼,及時核實情況,不能聽之任之,讓騙子有機可乘。

德州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:

①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德州新聞網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德州新聞網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 德州新聞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
②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德州新聞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
③鑒于本網發(fā)布稿件來源廣泛、數(shù)量較多,如因作者聯(lián)系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擁有者取得聯(lián)系,著作權人發(fā)現(xiàn)本網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,請主動與本網聯(lián)系,提供相關證明材料,我網將及時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