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杲鋪“家庭農場”走出生態(tài)路

??? 德州新聞網訊 大雪已至,天氣微寒,但筆者在王杲鋪鎮(zhèn)胡莊社區(qū) “董氏三兄弟”果園農場看到一派繁忙景象:有的在精心修枝剪叉,有的在澆灌施肥,有的在拉建鐵絲圍墻,有的在為土雞搭舍取暖……
??? 據了解,農場主董成武在2008年租賃了50畝土地,建成了優(yōu)質果園。果園鐵絲網圍園,園內栽種煙臺富士一號、二號等優(yōu)質品種,尤其是2-18新品種30年不用整枝打叉,省工省時,易于密植,每畝種植220-330株,比原來的老品種、老樹型可提高種植指數3-4倍,畝均收入2萬元以上。同時,安裝了樹下滴灌系統(tǒng),園內自然生草,放養(yǎng)了2000多只土雞,土雞吃的是蟲和草,生產的雞蛋綠色有機,每只雞售價100元左右,每年可帶來10萬元至20萬元的綜合經濟效益。
??? “今年我們又租賃了50畝地,栽種了優(yōu)質果樹,并注冊了 ‘董氏三兄弟’農場,將來5年我們將把農場發(fā)展到500畝以上?!倍晌湔f。
??? “明年我們將在15個社區(qū)各規(guī)劃建設一處占地50畝以上的特色種養(yǎng)農場,開辟農民致富的新路子?!辨?zhèn)長劉海濤謀劃2014年的實事。 (王愛富 李虎)

德州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:

①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德州新聞網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德州新聞網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 德州新聞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
②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德州新聞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
③鑒于本網發(fā)布稿件來源廣泛、數量較多,如因作者聯(lián)系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擁有者取得聯(lián)系,著作權人發(fā)現本網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,請主動與本網聯(lián)系,提供相關證明材料,我網將及時處理。